问题和练习

  1. 在以下场景中你会使用哪些方法?

    • 场景 1:客户支持团队报告客户问题:升级到新版本应用程序后,特定操作的性能下降了 10%。
    • 场景 2:客户支持团队报告客户问题:某些交易完成时间比平时长 2 倍,没有特定模式。
    • 场景 3:您正在评估三种不同的压缩算法,想知道每种算法都存在哪些类型的性能瓶颈(内存延迟/带宽、分支预测错误等)。
    • 场景 4:有一个新的闪亮库声称比您目前项目中集成的库更快;您决定比较它们的性能。
    • 场景 5:您被要求分析不熟悉代码的性能;想知道某个分支被采取的频率以及循环执行的迭代次数。

      AI 解答 : 在这些场景中,我会采用以下方法:

    • 场景 1:性能下降问题
      • 性能比较:首先,我会使用基准测试工具(如Linux Perf或其他性能分析工具)来比较新旧版本在相同条件下的性能。
      • 代码插桩: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,我会在关键代码区域进行代码插桩,以收集特定运行时信息。
      • 跟踪:使用系统调用跟踪工具(如strace)来监控应用程序的行为,以便发现可能的系统资源瓶颈。
      • 采样:进行性能采样以识别性能下降的关键热点。
    • 场景 2:交易完成时间异常
      • 跟踪:使用跟踪工具来记录交易完成过程中的系统调用和事件,以便分析延迟的原因。
      • 采样:进行性能采样,特别关注交易处理期间的性能数据。
      • 工作负载特征化:分析交易处理的工作负载特征,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模式。
    • 场景 3:评估压缩算法性能瓶颈
      • Roofline 性能模型:使用Roofline模型来评估每种算法的性能,并识别可能的瓶颈(如内存带宽或计算速度)。
      • 性能计数器:使用性能计数器来收集每种算法的详细性能数据,如缓存未命中、分支预测错误等。
      • 静态性能分析:对算法的汇编代码进行静态分析,以预测其在真实硬件上的行为。
    • 场景 4:比较新旧库性能
      • 基准测试:设计和运行基准测试来比较新旧库的性能。
      • 性能采样:使用性能采样工具来收集新旧库在执行时的性能数据。
      • 编译器优化报告:检查编译器优化报告,了解是否有优化被遗漏或可以改进的地方。
    • 场景 5:分析不熟悉的代码

      • 代码插桩:在关键的代码路径上进行代码插桩,以收集执行频率和迭代次数等信息。
      • 跟踪:使用跟踪工具来监控程序的执行流程,帮助理解代码结构和逻辑。
      • 性能分析工具:使用性能分析工具(如Linux Perf)来识别热点和性能瓶颈。

      在所有这些场景中,我会结合使用多种性能分析方法,以确保从不同角度全面理解性能问题,并找到最有效的优化策略。

  2. 运行您每天使用的应用程序。使用本章讨论的方法进行性能分析练习。收集各种 CPU 性能事件的原始计数,找到热点,收集顶线数据,并生成和研究程序中热点函数的编译器优化报告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